·闪电新闻3月1日讯 作为全国闻名的“中国农民绘画之乡”菏泽巨野,书画从业人员达2万余人。近年来,随着知名度的提高和产业日趋完善,越来越多的“画二代”重返家乡,发挥特长为书画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。
在巨野县一处工作室内,90后张良和马龙云夫妻俩正忙活着书画装裱、打包订单。据介绍,这些作品多发往北京、浙江、新加坡等地,目前日均销量在两百单左右,日均流量达2万,流量做到了同行业、同渠道第一。
张良的母亲徐凤秋是非遗工笔牡丹代表性传承人,他自幼耳濡目染,一直对工笔画有着特殊的情怀。张良和妻子马龙云相识于2007年,俩人是大学同学,毕业后一直在北京的大企业工作。一次回家过年时,了解到了家乡书画产业广阔的发展空间。“跟我丈夫回到巨野,看到了这里文化产业的发展,再加上我对书画也很感兴趣,我也希望把这个书画产业作为我奋斗终生的一个事业去做。”马龙云说。
2015年,一次偶然的机会,张良从朋友处得知,一家文化公司急需大量工笔画订单,他便迅速联系家里画院制作样品。然而面对巨大的订单量,母亲徐凤秋却持怀疑态度。“我绘画这么多年,也没接触过这么大一个订单,这个客户还那么年轻,感觉心里也没有底儿。当时他说要给我签协议,一天要出多少张,这个是我没想到的,数字很大。”巨野县鲁西书画院院长徐凤秋说。
为了打消母亲疑虑,张良经过与采购公司沟通,决定签署对赌协议,即采购公司先行垫资,画院必须保证每天300幅工笔画以上的供应量,如果一方达不到要求,就要进行赔偿。
“大家在一块儿商量讨论,慢慢地我们就找到方法了,然后把这个订单都拿下了。当时都加班加点赶订单,工资也翻了好几倍,每个人都很高兴。”巨野县鲁西书画院画师王小凤说。
随着合作时间越来越长,单靠鲁西画院一家已不能满足订单需求,在徐凤秋的倡议下,巨野县12家画院参与其中,每天创作工笔牡丹画超过1000张。
尝到甜头的夫妻俩也决定辞去北京的高薪工作,全身心投入书画产业中。两人先后在北京、贵州、山东成立销售公司,开辟新加坡、马来西亚等国际市场,年销售额800多万元。
“我吃在画院,住在画院,成长在画院,所以对家乡的书画产业感情比较深厚,我想着在未来三到五年内,再签约50到100位比较好的艺术家,对咱们鲁西书画院的画师进行一个免费的和交流。”张良说。